Monarchy Audio Earth Cube 地盒 進階篇

日前筆者分享了在筆者系統使用Monarchy Audio Earth Cube的心得,然而除了上次分享的機殼接地之外,筆者將Earth Cube與機器的負極相連也得到了很好的效果。




DR-4地線在RCA這端,主要是將負極的電位降得更低,與上次分享接機殼的方式不同,但是效果也非常好。筆者先將前後級空的RCA母座與地盒利用DR-4連接,前級接了兩條到一台地盒,後級各接一條到同一個地盒,dCS三兄弟分別接一條至同一個地盒,而筆者的電源處理器M50與M150的外殼又一起接到一台地盒,所以就出現了四台地盒疊再一起的情況。

四台地盒相疊的景象




再加上本來接外殼,數位類比分離的兩台地盒,總共用了六台地盒,接完之後筆者也很訝異會用到這麼多台。


接外殼的兩台地盒




聲音有什麼改善呢?筆者以行星組曲來做比較,開聲沒幾秒,就已經帶來很大的改善,完全不需要AB test就可以知道差異在哪裡了。




帶來什麼改善呢?簡單的說:更大的資訊量以及細節的呈現。器材的負極接上地盒之後,出現了好多筆者從未聽到的細節,本來還以為筆者的系統在細節的呈現上已經過人,沒想到又再次更進一大步。在這裡筆者強調一點,細節並不是枝微末節的聲音訊息,而是音響重播更像現場的關鍵,基音、泛音、堂音、形體、深淺遠近、高度、錄音空間大小、甚至是低音下潛深度都是細節,而且音樂的水分與滋潤感都有明顯進步,而這些都是更大的資訊量帶來的好處。這次地盒接負極的改善就是讓資訊量大增,除了描繪音場能力增加之外,無論是時間上或是空間上的連續性也更好。行星組曲第一首火星是個慷慨激昂的樂章,如果系統下盤不夠,或是調整不夠好都會有稍微亂的感覺,筆者本來的系統早已不會有雜亂無章的感覺,但是這次聽起來卻更有秩序,樂團控制力極佳,樂器間像是會對話似的,一個接著一個出現,讓整個空間變成一幅畫,左右、深淺、高低互相呼應,真是美不勝收!

再換上筆者喜愛的火鳥,在時間與空間上的連續性實在吸引人,聲音再也不是以點的方式出現,也不是面,而是一個在時間與空間上流動的音符,出現與消失都是那麼的自然且完整。誰說大直英次的版本是以動態取勝,感情的描繪實在是高竿阿!




說了不少地盒接負極帶來的改善,總結而言,地盒接機殼主要是讓聲音表現更乾淨,不必要的干擾會被帶走,更黑更穩定的音場與樂器形體都是這個接法會帶來的好處。地盒接負極的方式,帶來的是更大的資訊量,讓所有的聲音表現都更為真實,是全面性的進化。兩種使用地盒的方式相輔相成,讓系統提升到另一個等級,發燒友都應該要嘗試這個藥價不高,但是效果出奇的調音方式!


補充:兩種接法的地盒不建議共用,因為會造成地與負互相干擾




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BACCH 初體驗

Mark Levinson No. 320S 前級

家訪- 男人的空間Eric兄的Maxx 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