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的第一套系統
還記得學生時代一開始只有買喇叭的預算,經過了無數次的試聽(雖然那時候聽不太懂),逛了無數的網站,終於選定MK作為我的第一對喇叭,但是MK有好幾對喇叭,要選哪一對呢?當然小弟是以兩聲道使用為考量。
這個問題沒有花我多少時間,因為當時有個朋友在做音響,碰巧MK推出新的系列-- Xenon,該系列的老大哥LCR 35自然成為首選。朋友推薦的原因是,Xenon的顆粒明顯比當時火紅的750 (MKII?)小很多,我主要是用來聽音樂的,Xenon會是我最好的選擇,加上音響論壇的超高評論(www.kr.com.tw/lcr-35-liu.htm),於是我二話不說,馬上搬回家。
LCR 35 (http://www.mksoundsystem.com/)

LCR 35實在小的可以,若不是聽到他的表現,我真的懷疑這真得是對好喇叭嗎?我自己當初聽了很多對MK,LCR 750的衝擊力很強,音場是屬於在喇叭前面的表現方式。S 125密度比750高,音場稍微退後,高音性能更強。S 150則是像S 125再強化,密度更高,樂器型體稍比125大。以當時的印象,35的密度只比150差一點點,音場更為後退,不會超過喇叭的前緣,令我訝異的是,35的高音表現一點都不輸S 150的高音,而且還帶點淡淡的甜味。當然,當時的我聽不出來這些東西,這些是後來磨練過後再去比較得來的心得,不過也是數年前的記憶了,有錯還請網兄指正。
LCR 750 (http://www.kr.com.tw/LCR-750THX_USE-REV_EVAN.htm)

S 150 (http://www.bbs.kr.com.tw/viewtopic.php?f=17&t=227)

S 125 (http://www.dreamhomecinema.com/GEN/PRODUCTS/M_K/M_K%20S125%20WHT.html)

插個題外話,我想另外說說令我到現在印象都還很深刻的MK旗艦-- 5000。當時有朋友購入一套5000,小弟有機會聽聽他的表現,結果,令人訝異,跟150的差距好大,超高的密度,而且顆粒與毛邊比他的小老弟好太多,能量之飽滿令人難忘。
回歸正題,入手35之後,因為預算問題當時就先用電腦當訊源,用朋友的Denon擴大機來推,雖然克難,當時卻覺得很開心。MK必備的超低音是小弟的下個目標。35低音只到100 Hz,其他的系列也是到80 Hz或是70 Hz截止,所以超低音是必須的。小弟尋尋覓覓,找到一顆評價不錯的國產超低音,Audiofan 606。 試聽之後,果然是顆好低音,在小弟有限的預算下,大概是最好的選擇。值得一提的是,Audiofan 808是用鋁盆,價格比較高,理論上,單體強度比較好,裂盆失真應該會比較低。不過小弟當時聽不出來所謂裂盆失真帶來的影響,但是卻覺得606的速度比較快,紙盆比較輕吧!
Audiofan 808 (據說只有單體與606不同,606為紙盆,808為鋁盆)

重低音之後呢,就是小弟的第二個目標-- 擴大機。朋友借的Denon當然不能給人家用太久,還是要靠自己。以小弟當時的預算,以綜合機為首選,試聽了非常多台之後,最後選擇了Meridian 551。推力算不錯,推MK來說措措有餘,加上優質的質感,把MK的顆粒與毛邊修飾得很好,551讓35聽起來更像純音樂的喇叭。
Meridian 551 (http://www.meridian-audio.com/)

買進551之後,開始發現電腦訊源的弱點。CD player進入我的系統似乎是勢在必行,當然,以我當時有限的預算,Philips的二手CD player似乎就是最好的選擇了。於是乎,透過朋友的幫忙,弄來了一台Philips的CD player。

以上就是小弟的第一套器材了,前前後後花了大約一年半的時間才搞定。有了這套系統,開始進入玩音響的境界,軟體跟空間就是接下來的目標了,應該說是audiophile一生的目標吧?
這個問題沒有花我多少時間,因為當時有個朋友在做音響,碰巧MK推出新的系列-- Xenon,該系列的老大哥LCR 35自然成為首選。朋友推薦的原因是,Xenon的顆粒明顯比當時火紅的750 (MKII?)小很多,我主要是用來聽音樂的,Xenon會是我最好的選擇,加上音響論壇的超高評論(www.kr.com.tw/lcr-35-liu.htm),於是我二話不說,馬上搬回家。
LCR 35 (http://www.mksoundsystem.com/)

LCR 35實在小的可以,若不是聽到他的表現,我真的懷疑這真得是對好喇叭嗎?我自己當初聽了很多對MK,LCR 750的衝擊力很強,音場是屬於在喇叭前面的表現方式。S 125密度比750高,音場稍微退後,高音性能更強。S 150則是像S 125再強化,密度更高,樂器型體稍比125大。以當時的印象,35的密度只比150差一點點,音場更為後退,不會超過喇叭的前緣,令我訝異的是,35的高音表現一點都不輸S 150的高音,而且還帶點淡淡的甜味。當然,當時的我聽不出來這些東西,這些是後來磨練過後再去比較得來的心得,不過也是數年前的記憶了,有錯還請網兄指正。
LCR 750 (http://www.kr.com.tw/LCR-750THX_USE-REV_EVAN.htm)

S 150 (http://www.bbs.kr.com.tw/viewtopic.php?f=17&t=227)

S 125 (http://www.dreamhomecinema.com/GEN/PRODUCTS/M_K/M_K%20S125%20WHT.html)

插個題外話,我想另外說說令我到現在印象都還很深刻的MK旗艦-- 5000。當時有朋友購入一套5000,小弟有機會聽聽他的表現,結果,令人訝異,跟150的差距好大,超高的密度,而且顆粒與毛邊比他的小老弟好太多,能量之飽滿令人難忘。
回歸正題,入手35之後,因為預算問題當時就先用電腦當訊源,用朋友的Denon擴大機來推,雖然克難,當時卻覺得很開心。MK必備的超低音是小弟的下個目標。35低音只到100 Hz,其他的系列也是到80 Hz或是70 Hz截止,所以超低音是必須的。小弟尋尋覓覓,找到一顆評價不錯的國產超低音,Audiofan 606。 試聽之後,果然是顆好低音,在小弟有限的預算下,大概是最好的選擇。值得一提的是,Audiofan 808是用鋁盆,價格比較高,理論上,單體強度比較好,裂盆失真應該會比較低。不過小弟當時聽不出來所謂裂盆失真帶來的影響,但是卻覺得606的速度比較快,紙盆比較輕吧!
Audiofan 808 (據說只有單體與606不同,606為紙盆,808為鋁盆)

重低音之後呢,就是小弟的第二個目標-- 擴大機。朋友借的Denon當然不能給人家用太久,還是要靠自己。以小弟當時的預算,以綜合機為首選,試聽了非常多台之後,最後選擇了Meridian 551。推力算不錯,推MK來說措措有餘,加上優質的質感,把MK的顆粒與毛邊修飾得很好,551讓35聽起來更像純音樂的喇叭。
Meridian 551 (http://www.meridian-audio.com/)

買進551之後,開始發現電腦訊源的弱點。CD player進入我的系統似乎是勢在必行,當然,以我當時有限的預算,Philips的二手CD player似乎就是最好的選擇了。於是乎,透過朋友的幫忙,弄來了一台Philips的CD player。

以上就是小弟的第一套器材了,前前後後花了大約一年半的時間才搞定。有了這套系統,開始進入玩音響的境界,軟體跟空間就是接下來的目標了,應該說是audiophile一生的目標吧?
留言
張貼留言